八圩乡关西村砷品化工厂治理项目位于河池市南丹县八圩乡关西村境内,属于河池市13 个历史遗留砒霜厂治理项目之一。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该厂建于1991 年,主要利用土法工艺炼制砒霜,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没有“三废”治理措施,生产过程产生的含重金属废弃物严重污染土壤。关停后因无法找到原企业责任人,先前产生的含砷废弃物和废弃构筑物留在原场区,随雨水淋溶、冲刷、下渗等方式产生垂直和横向迁移,对水环境、土壤环境等产生潜在的环境风险,严重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
本场地东、西、北三面环山,且南面原场区出口被高速路拦截,进场困难。此外,场地区域狭窄,交通、水电等条件不便。因此,筛选出适合本场地特征的可行的修复技术至关重要。
(二)污染现状
项目场地面积共13587m2,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砷(As)和铅(Pb)。场地内需要处理的含重金属废弃物与废弃构筑物共约9512.5m3,其中613m3为高风险污染物,4161.3m3为中风险污染物,4738.2m3为低风险污染物。
(三)项目技术方案
场地内的高风险污染物,通过原地建设库容1000m3的刚性填埋场进行处置,并施撒固化/稳定化药剂。原位固化/稳定化-阻隔处理高浸出风险污染土壤及中风险污染物,采用原地原位搅拌施工工艺,将添加比例为5%的稳定化药剂XZ-GX,直接注入地下0-1.5m的污染土内,无需进行开挖、转运、临时堆存,可节约成本,避免二次污染。低风险污染物则采用原址水泥硬化阻隔。

图1 项目总体技术路线
(四)项目技术特点
1、刚性填埋法处置高风险污染物
刚性填埋处置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与外壳将危险废物包裹在内,原环境保护部2017年编制的《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报批稿)中也将刚性填埋列为处置危险废物的途径。本项目场地区域极为狭窄,交通、水电等条件极为不便,采用原地建设刚性填埋场安全处置高风险污染物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更是解决了场地条件不便的难题。
2、“吊车+小型简易路”解决进场难问题
经过前期现场勘察调研,就潜在施工进场方案进行比选,并根据场地施工工期、成本以及征地影响度综合考虑,优选方案为“吊车+小型简易路”作为进场方案,即与当地高速路管理局沟通,获得运输许可后,现场可设置一台吊车,负责机械设备入场,修建小型简易运输便道,施工材料等采用人畜运输进场。